出差徐州路開會,車子停在濟南路的路邊停車格,噴完口水後懶洋洋走回車邊,抬頭望著對面校舍,就進去逛一下吧!
當年這是間壅擠的學校,78個班級塞在小小校地裡,每位學生擁有的平均校地面積在北市公立高中裡敬陪末座.
房舍與濟南路圍牆間的孔子像及紀念碑還在,當年要畢業時我曾在碑前留影.
現在的政治氛圍不說自己是正朔,學校不再強調鄭成功與校名的連結關係.
校旗校歌沒變,校訓少了八個字
晴天飛砂坑洞,雨天泥濘積水的沙漠操場已變成水泥地面及PU跑道.
儀隊只有12個人在練習,槍法技巧增進了許多高拋的動作.
當年旗隊及耍刀的不算,站隊型是96人,記過留級退隊人數就湊不齊了.
把教室封了改裝電梯,當年沒這設備時,班上有位裝義肢的同學得很辛苦的用拐杖上下樓梯.
這棟改建之前是音樂教室,一樓右下角有理髮部.
每三星期會有服裝儀容檢查,都嘛趁著體育課打球時溜去剪髮.
老兵剪出來的平頭一定符合教官標準,但洗髮沖水極為草率.
剪完付$後總要自己再站在洗手檯前伸長脖子再沖抓一番.
除了林森南路的音樂教室及體育館拆掉後改建為綜合大樓,其它建築和當年一樣.
掛四維樓的金屬字,從前它叫新大樓或白玉樓(人老珠黃-樓老牆黃)
高三及高一部份班級的教室在這兒,高三放在4樓而高一在5樓,
為何低年級踩在高年級頭上呢?因為高三生會作怪放鞭砲扔課桌椅。
四維的對面叫八德,從前它叫忠孝樓.一年級部份班級及二年級的教室。
地球科學及生物教室,現名求是樓,從前的蝴蝶館就在金屬字後面.
這兒以前是砂漠的邊陲,記憶裡樹木只有灌木大小現已遮住整面房舍,當年的圖書館在樹後方的二樓.
初見綠化有成的校園有些不能適應,印象裡只有大王椰子是本來就高大,其它只是小樹及草花.
30年後樹已成長,曾經的青春少年也已初老。
合作社從前是在體育館的地下室,現在有好幾處.
左邊鐵門後方從前是軍械室,春田M1903步槍就鎖在裡面,現在是化學放映室.
賣這麼多種食物,價格好便宜,當年體育館底下的便當就要40元,還得用搶的.
求是樓角落的另一座福利社,當年這個樓梯上去二樓的走廊圍起來,生物社養了兩隻安哥拉羊,我餵過.
搬到綜合大樓的圖書館,暑假沒開放.
圖館外貼了一些舊相片,沒有我那時代的.
高二207班教室,但這教室又與記憶中編排方向相反
忠孝樓(八德樓)一排10間,從另一側再數第七間拍個照,比較符合記憶裡坐了一年的教室.
蝦密!一個班只有32人,從前一班接近60人涅.
夾在畢業紀念冊裡的校慶請柬
每年夏季音樂會門票,沒出席過票卻都留著.
畢典當天,我把教室門口的課表從框裡取下來帶回做紀念。